那空乘的离世
有旅客在小红薯发帖,“计划23:55起飞,但机组人员第二天00:30分才登机,如何理解”这后面还带了一个顽皮的表情。
同样是这个从美国飞回来的航班,还有旅客发帖:到点根本没动静,飞机里连灯都没开!一堆人去问,地勤才勉强说“机组有点状况”迟到了...
比如飞机有故障,当地工作人员正在努力排除,还不确定能不能修好,不确定有没有配件,不确定要延误多久?
朋友跟我说这件事的时候,心情无比的沉痛。她说,他是一位超级好的前辈,在航班上永远向着乘务员说话。
不管是不是在民航这块,哪怕在其他场景里,可否稍微多一点耐心,而不是遇到“自以为的不公”,就一定要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发泄情绪,公开讨伐。
再次重申,我真的理解这种“情绪”,但能不能先冷静片刻。这个航班,现在延误的原因你知道了,又怎样呢。
航班延误的背后,永远是一个系统性的困境,机组迟到也好、地勤信息模糊也罢,这些都绕不过一个最根本的原则:
一些特殊情况,比如“机组超时”,在机场现场的地勤人员,他不是不向旅客通报实情,而是他大概率也不能确定能向旅客广播的“导致航班延误的最终原因是不是这个”。
哪怕是旅客现在能亲眼看到的“天气原因”,也有着极其复杂的逻辑在里面,这都不是地服和空乘,在现场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。
你生气,你愤怒,你发帖曝光,又能解决什么呢。在各种社交平台上,民航从业者与旅客之间,只要探讨到延误等尖锐问题,立刻不再和谐,民航人再怎么解释,旅客也不信,然后言辞彼此激烈,再次加重对立。
我们从进入这个行业的那天起,就已经放弃了正常的休息。我们三班倒,我们昼夜不停歇,我们值班要值够24个小时,我们执勤期经常被卡的死死的,多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都没有。
我们承受着来自个别旅客的言语暴力,还要再次应对来自公司的各种投诉指标压力,没有人在乎你当时做的是不是对的,他们只在乎你是不是给公司添了麻烦。
逝去的生命已无法挽回,我虽不迷信,但仍坚持相信:他已经化作夜空中最亮的星,默默地守护我们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