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仙花的花语这是个什么梗?
“2022年我种的5亩草珊瑚,去年采摘卖给合作社,收入近万元。今年收入可能更为可观,我还要扩种几亩。”近日,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盘荣村下坎屯的杉树林下,种植户路庭英边施肥、除草边与一起劳作的群众说。
几年前,怀宝镇党委、政府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,结合山多地少的特点,引导群众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——草珊瑚。当时,因群众对种植技术把握不到位,导致部分草珊瑚生长不良,出现发根却不发枝、不发叶,形成“一枝独秀”的不良现象。
“按理说,种下去,能生长,就应该发根长叶。”为使草珊瑚茁壮成长,怀宝镇以问题为导向,专门邀请农技专门到现场,进行“会诊”,找出“病根”,解决群众烦心事。
“草珊瑚是一次种植多年采收好,第3年可以见效益,亩产值2000多元……是耐阴性强,喜漫射光,宜选常绿阔叶林或杉树林下种。植栽时,须压实,并培好土,浇透定根水。”农技人员立即深入杉树林,面对面、手把手地对群众进行培训,让群众学得会、能发展,实现了在家门口再就业的目标,增加收入。
“我们最担心的是种得好,没人要。”路庭英说出心中的烦恼。为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,怀宝镇通过成立服务小分队,与客商签订种收合同及电商直播等形式,确保群众种得下、有收成、卖得出、能致富。同时,引导群众将草珊瑚加工成特色菜肴、茶叶等健身产品,提升草珊瑚的附加值,形成了“一药”多用,“一药”多收的经济效益。目前,怀宝镇以林下种植草珊瑚的带动为切入点,成立了林下经济合作社10家,发展林下草珊瑚6500亩、春砂仁1000亩、灵芝600亩等,让群众既能在林下发展特色产业,又能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,有效促进增收致富。
近年来,该县深入践行“两山”理念,坚持“林业兴县”发展思路,依托生态优势,充分利用林业大县的平台,做好“林下”文章,不断激发林下经济特色优势产业“新动能”,形成了以林药、林菌、林禽、林旅为主导的立体化林下产业新模式。
该县通过技术指导、项目扶持、产业奖补等方式,壮大林下经济经营主体规模37家,其中精深加工企业、合作社8家,辐射带动发展林下经济6.2万户22.83万人,人均增收1300元;通过“以林促旅、以旅带林”的形式,凭借丰富的森林资源,加速释放内生活力,打造了国家AAAA级景区3个、AAA级旅游景区6个,建立了自治区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、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基地1个,创建特色民宿和农家乐110多家等,2024年接待游客834.67万人次,增长12.01%,旅游消费93.88亿元,增长13.2%;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、自治区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培养一批“不走”的乡土专家,打造了桂北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,建成商铺、厂房面积4.5万平方米,引进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的西安幸福药业,有效加快林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。为此,该县先后获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、广西林下经济示范县等称号。
“我们以群众增收致富为出发点,加快林下经济发展。”该县林业局局长梁太坚表示。下一步,该县将从组织、政策、人才保障等方面,大力发展林药、林菌、林禽、林旅等复合式、立体型林下经济。同时,加快林下资源开发利用,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,形成“种植—加工—销售”一体化产业格局,有效促进生态保护、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。